1991年寒冬,16岁的新疆少年王聚龙还在默默承受着成长的阵痛:那时,他常常被人欺负,心里憋着一股无处释放的劲儿。直到有一天,那部火遍大江南北的《少林寺》像一束光,照进他朦胧的梦想——他也要学武,要变强,要走出这片土地。
不顾家人的阻拦,这个倔强的少年咬紧牙关,背起简单的行囊,独自踏上去往河南登封的漫漫长路。一路颠簸、一路期盼,终于站在嵩山脚下。他四处打听,最终选择了规模最大、氛围最好的塔沟武校,毫不犹豫地推开报名处那扇门——他人生的转折,就从这一刻真正开始。
然而,零基础、身高已达1米82的他,入门时连拉韧带都疼得直掉眼泪,一度萌生放弃的念头。恰逢学校选拔散打专业队,王聚龙看到了转机,他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凭借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和显露的天赋,他经过层层严苛选拔,最终成为仅有的两名入选者之一。
进入高手云集的专业队,王聚龙的心情既兴奋又忐忑。身份的转变带来喜悦,但面对实力强劲的队友,他感到了巨大压力。关键时刻,总教练刘海科给予了他至关重要的鼓励:“别怕,敢打就行!坚定信念!”在刘老师持续的鞭策和悉心栽培下,这个新疆少年在塔沟武校严格的实战训练中咬牙坚持,一步不退。他常感慨:“一身真本领都是那时候逼出来的。”
惊人的进步随之而来:不到半年,初出茅庐的王聚龙便在河南省散打争霸赛上勇夺75公斤级冠军。1993年,他首次参加全国散打比赛即斩获第五名。
由于王聚龙敢打敢拼的突出表现和取得的优异成绩,1993年经刘老师推荐顺利进入武汉体育学院深造。在武汉体院,王聚龙将塔沟武校锤炼的拼搏精神发挥到极致,在1994至1996年连续三年横扫全国散打锦标赛80公斤级冠军,成为闪耀全国散打界的明星。
回顾这段辉煌,王聚龙始终心怀感恩:“没有学校的培养,就没有我们的今天,这份恩情不能忘。”即使在荣誉加身时,刘老师的教诲也时刻在耳边:“不能骄傲,要继续奋斗,同时要搞好文化学习。”
带着塔沟赋予的深厚底蕴和武汉体院的系统知识,毕业后王聚龙南下广州,接手了当时在全国体院散打队伍中垫底的广州体院散打队。他将塔沟的实战精髓、拼搏精神与学院派的科学训练完美融合。凭借这套独特的“塔沟基因+科学训练”模式,王聚龙硬是将队伍从低谷带向巅峰,多次夺得全国体院散打比赛团体冠军和亚军,培养出全国冠军超20人,使广州体院散打队跃升为全国体院散打劲旅。他麾下的主力队员,许多同样源自塔沟这片沃土。
王聚龙深知塔沟武校氛围的独特价值。他经常在备战重大赛事时带领队员重返母校塔沟集训。 “这里的训练氛围极其浓厚,能最大程度激发队员间的良性竞争,全面提升他们的竞技状态和意志品质。”塔沟的烙印早已深深融入王聚龙的血脉。他不仅将队员带回塔沟淬炼,更计划让子女延续这份深厚的武术传承:如今,读大学的女儿身高系统练习散打已经七年有余……
从饱受困扰的边疆少年,到全国散打三连冠王者,再到将垫底队伍带成全国劲旅的金牌教头,王聚龙用三十余载光阴完成了惊人的蜕变与升华。他的故事,是塔沟武校育人成果最生动有力的印证——这里不仅是锻造冠军选手的熔炉,更是孕育冠军教练的摇篮,形成了一条生生不息的武术人才“冠军生产线”。
如今,身兼广东省散打队教练组组长与广州体院散打队主教练的王聚龙,心中的火种依然炽热。他深情展望:“愿中国武术散打能走向世界更广阔的舞台!”而这份宏愿的起点与力量的源泉,永远铭刻在嵩山脚下那片承载着无数汗水和梦想的塔沟训练场上。
Copyright © 登封市嵩山少林塔沟武术学校 豫ICP备13014565号
地址:大禹校区: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城西少林武术城
电话:大禹校区:0371-62809566 62809888
网址:http://www.shaolintagou.com E-mail: tagouwuxiao@sina.com 技术支持:红狐企业网
Copyright © 登封市嵩山少林塔沟武术学校
大禹校区: 0371-62809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