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6日晚,广东湛江奥体中心体育馆内,当裁判举起河南选手王少华的手臂,看台上河南队支持者的欢呼瞬间引爆场馆。这一幕不仅宣告男子90公斤级散打决赛落幕,更标志着河南散打队以三枚金牌完美收官。这支由塔沟武校学员组成的队伍,不仅将十运会以来“届届有金”的纪录延续至六届,更实现了从天津全运会开始连续三届豪取三金的壮举。从2005年首征全运到如今20载坚守,累计夺得13枚金牌的背后,是河南散打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赛道上,以团队协作与有序传承铸就的硬核实力。
十六载征程:从黑马到霸主的金牌之路
时间回溯到2005年,塔沟武校首次以“省队市办校管”模式代表河南出征十运会,便斩获女子团体首枚金牌,让全国散打界刮目相看。此后的五届全运会,这支队伍从未让金牌旁落,累计将10金3银3铜收入囊中,从“黑马”逐步成长为国内散打界的“霸主”。
资料图:集团学员在全国十运会上获得一枚金牌 资料图:集团学员在全国十一运会上获得二金一银一铜 资料图:集团学员在全国十二运会上获得一金二银一铜
“连续三届都拿三枚金牌,验证了河南散打的实力,但过程绝不像外界想的那么轻松。”河南散打队总教练、塔沟武校党委书记兼总教练刘海科在赛后坦言,随着全国散打水平的快速提升,具备夺冠实力的队伍和选手越来越多,“竞争比以往更激烈甚至残酷,每一块金牌都需要团队付出极致努力。”
资料图:集团学员在全国十三运会上获得三金一铜
资料图:集团学员在全国十四运会上获得三金一银
郑州晚报曾报道,塔沟武校“流血流汗不流泪”的训练传统,是队伍保持竞争力的根基。而在刘海科看来,科学的梯队建设、传统武术与现代散打的有机结合、新老队员的健康交替才是长盛不衰的关键。本届全运会,河南队派出11名队员参赛,既有“大满贯”得主李玥瑶、第三次征战全运的柳文龙等老将压阵,也有朱雨晴、靳文斌等初登赛场的新人。“我们的选才基于塔沟武校3万多名学生,从幼儿组到成年组形成了完整梯队,这届比赛既夺冠又完成新老交接,确保了队伍的持久生命力。”
绝地反击:一场失利后的团队攻坚
本届赛事的征程并非一帆风顺。作为预赛60公斤级冠军的梁盘石意外失利,让河南队开局便面临压力。“当时团队气氛有些凝重,但总教练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并迅速调整战术,大家决心把失去的夺回来。”女子团体选手朱雨晴赛后说到。比赛的几天里,教练组每天熬夜分析对手录像,队员们则加练针对性战术,“艰苦时刻,老将的稳定发挥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们用经验带动新人稳住了心态。”刘海科回忆。
压力之下,河南队展现出超强韧性。女子团体决赛中,朱雨晴、李玥瑶先后获胜锁定首金;男子团体在0:1落后时,柳文龙强势扳平比分,靳文斌、申国顺接力逆转;王少华则在男子90公斤级决赛中以绝对优势夺冠。值得一提的是,当最后一场比赛开始前,刘海科已提前换上领奖服——这既是组委会的安排,更是他对弟子的信心。“直到王少华获胜的那一刻,我才算真正松了口气。这三枚金牌来之不易,是队员们近一年艰苦训练的成果。”刘海科教练坦言,每一块金牌都凝聚着从体能储备到技战术打磨的全流程付出。“但我们也看到了细节不足,未来会继续深耕散打项目。”
坚守密码:荣耀背后的汗水与传承
在塔沟武校的训练场上,“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标语格外醒目。河南散打队的运动员平均每天训练8小时,每年仅休息10天。正如教练组组长吴继健所说:“塔沟是我们的根,从训练场地到师资力量,母校始终是最坚实的后盾。”
20载全运征程,“届届有金”的纪录不仅是河南散打的荣耀,更是中国散打发展的缩影。对于未来,刘海科有着清晰规划:“这届全运会结束就是下届的起点,新周期我们要更重视后备力量培养,加强对手研究,既要保持河南散打的领先地位,也要为中国散打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从十运会的初露锋芒到十五运会的三连冠传奇,塔沟武校用坚守诠释了“中原武术”的精神内核。正如刘海科所说,成绩属于过去,真正的挑战永远在下一场。这支“散打铁军”的传奇,仍在继续书写。
Copyright © 登封市嵩山少林塔沟武术学校 豫ICP备13014565号 
地址:大禹校区: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城西少林武术城
电话:大禹校区:0371-62809566 62809888
网址:http://www.shaolintagou.com E-mail: tagouwuxiao@sina.com 技术支持:红狐企业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Copyright © 登封市嵩山少林塔沟武术学校
大禹校区: 0371-62809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