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 /

 
 
教育研究:中国传统武术发展动力研究
 
塔沟教育集团董事长兼总教练  刘海科
 
 
摘  要:文章从历史和现在两个角度探讨了传统武术的发展动力。在冷兵器时代,部落、民族、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生活生存的需要以及武举制的创立等,曾是促进传统武术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传统武术逐步趋向衰落。当今,传统武术深厚的文化意蕴、良好的健身作用、传奇的武林故事及竞技交流活动的开展等,为新时期传统武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若相关部门能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比赛规则,使传统武术成为一项规范的体育比赛项目,不但对传统武术自身的发展,而且对全民健身的发展,必将产生十分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传统武术;发展动力;研究
 
      中国传统武术在明清两代发展到它最为鼎盛的时期,这个时期,武术门派林立、拳种众多,不仅具有系统的技击理论,而且具有严密的哲学思想,形成中国武术史上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作为一种独特的人体文化符号,它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精神、哲学智慧、审美观念、行为方式,无疑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然而,自鸦片战争以来,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枪炮,中国武术显得十分苍白无力。于是传统武术的发展开始趋于低谷。诚然,随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传统武术在战争方面的功能几乎消失殆尽,但这并不等于说传统武术在其他方面的功能在当代也毫无意义。为了挖掘中华文化的优秀文化遗产,促进中国传统武术的健康发展,作者拟就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动力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相关部门武术政策的制定及传统武术的更好发展提供参考。
1冷兵器时代传统武术发展的动力
1.1部落、民族、国家间的矛盾冲突
      冷兵器时代,部落之间、民族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冲突不断,就是在部落、民族、一个国家内部利益冲突的事也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兵荒马乱时期,问题的解决常常是靠“武”,而不是靠“理”。“胜者王,败者寇”再恰当不过地描述了这一情形。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间的战争纷乱,大大促进了社会尚武之风及军事武艺的发展。两汉时期,匈奴对内地的入侵与掠夺,、使汉朝非常重视武备和士兵武技的训练。明朝与蒙古瓦剌部的敌对状态以及倭寇对我国东南沿海进行的海盗活动,导致了朝廷对武术的重视,许多著名的军事将领,如戚继光、俞大、何良臣等,也成为在武术实践和理论方面颇有建树的武术家。清朝以武起家,入主中原,一直保持着尚武崇战的风气,非常重视士兵武技的训练,而一些不愿被“外夷”奴使的明朝遗老,借传习武术组织各种反清教会积蓄武装力量,武术不惯是在民间还是军队都得到了相当的发展。
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列强的炮火显示出无与伦力的威力,武术的现实技击意义在战争中已“力不从心”,清政府和民间对武术的重视程度随之弱化。1901年,在“举国上下,莫不知其无用”的呼声中,清王朝下令废除武举制。至此,武术作为一个整体退出了军事舞台。
1.2人们生存生活的需要
     “武术从产生之日起,就表现出非常显明的作为生存手段的性质。”古时中国战争纷乱,人们流离失所,而武术无意间为人们解决谋生压力提供了一个途径。习武之人可以靠替人看家护院,给人当保镖、开镖局、打把式卖艺等来维护生活。加之社会法制的不健全,在很多时候,武力成了人们解决现实问题很有效的方式,特别是在武术江湖中,很多问题都可以不通过官府而在内部靠武力得到解决。武术本身就是由于生存的需要而萌芽,征服敌人,趋利避害,是满足生存欲望的手段。生存生活的需要乃是推动传统武术发展的一个基本动因。
1.3武举制的创立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有了以武取士的做法,古代的士,是低级的贵族,他们既有统驱贫民的权利,也有执干戈以为社稷的义务,士:“平时肆力于耕耘,有事则执干戈以卫社稷者”。他们的地位很低下,靠自身的勇力才获得无保障的职务并仍有沦落为“仆隶”可能。隋唐以前,大多民间习武者只能应需选拔入伍,成为“士”。唐武则天执政后,下令参考科举制经验,特设武举制。武举制的创立是中国武术史上的一件大事,对武术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开创了以武入“仕”的先河,给出身寒门的习武之人开辟了一扇进身之门,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习武行列,极大地调动了武人习武的积极性。教授武艺者的地位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它同中国古代“重文轻武”的社会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武举制对考试的内容作了一些相关的规定,促使了武术内容的精练化、规范化。武举制的创立为传统武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当今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动力
2.1深厚的文化意蕴
      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的中国传统武术,在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充分融摄了道家、儒家、佛教等哲学思想,又涉及了中国传统美学、养生学、医学等思想,积淀了厚重的民族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最终形成了集技击之大成,蕴哲理之奥妙的民族文化体系。如孙子兵法中的一些技战术思想“知己知彼”、“兵贵神速”、“奇正相合,避实击虚”等,不仅在冷兵器时代有用,就是在当今的信息、导弹时代,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凡是受过中华武术洗礼的人,无不惊叹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负载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气息,闪烁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观念。它体现着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理想追求,蕴涵着道家“贵柔法水”的主张,诠释着儒家“仁义”的人格追求,彰显着佛教“般若”智慧,闪现着兵家的“诡道”思想。传统武术所追求的技击之道,所表现的“神韵”之美,所遵循的道德规范,所反映的宗法精神,无不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以致武术因负载着民族文化的信息而成为一种信仰,在不知不觉中深入我们的骨髓,喂养着我们的精神。这使得传统武术不再仅是一种技击术,更是一种深厚的民族文化。深厚的文化意蕴是传统武术历久不衰的内在动力。一些外国人不远千里来到中国学习武术,他们所迷恋的不仅是一种拳术和几个动作,更是对中国传统神秘文化的向往,他们希望通过学习中国武术,来了解中国几千年灿烂的文明,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正是传统武术魅力所在。
2.2良好的健身、防身作用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强身健体的要求、欲望也越来越高。21世纪被人们称为“追求健康的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阿拉木图会议的宣言中指出:现今健康问题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追求健康,成为新世纪人们生活的重要主题。传统武术练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不同的拳种有着不同的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负荷,可以适应不同年龄阶段、性别、体质的要求,具有很广泛的适应性。比如太极拳,其动作轻灵柔和,重视心身双修,比较适合老年人进行锻炼,既可以获得健康的体魄,还能得到精神上的愉悦。
人们不但追求健康的体魄,更重视自身的财产的安全。虽然现在社会秩序稳定,但仍有很多不安全因素。习练武术,可以为自身和财产的安全提供更多的筹码,这为武术的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动力。即便是在现代战争中,一个强健的体魄也是制胜的关键因素之一。特别是在某些短兵相接的情况下,会使用克敌制胜的功夫往往也是决定胜负的关键。至于警察、保安队伍在与犯罪分子的斗争中,那就更需要掌握中国武术了。
2.3优美的观赏价值
      中国文化被人称为“审美文化”,传统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具有独特的表演艺术性和审美功能。传统武术“神韵”之美、“气”之美、“形神”之美、“情趣”之美、“意境”之美,使武术表演者和观赏者融入行云流水般的美境当中,武术以势夺人、以形娱人、以神感人,使人在刀光剑影中享受美的意境,品味醇厚的武术文化。
2.4传奇的武林故事
      中华武术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产生过无数的英雄豪杰,制造过无数惊天动地的武林传奇故事,积淀了太多的武术神话。在武术江湖中,不怕“神”,就怕不神,越“神”越好,少林拳“祖师”达磨“面壁九年”创拳罗汉十八手,太极拳“鼻祖”张三丰“夜梦元帝授之拳”,海灯法师“二指禅功”等。武术宗师们在当地也都有不败的神话传奇人生,他们与人交手从不落败,“津门第一”霍元甲力挫西洋大力士,“意拳金刚”郭云深半步崩拳走天下,他们飞檐走壁单掌开碑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在时光的流转中,武林故事慢慢地变成了历史成为神话和传奇。于是,在常人的眼里,武术是一个让人向往的神秘世界,希望自己也拥有武林英雄的盖世武功和万丈豪气,对武术神秘的好奇和无限地向往,是传统武术发展的另一个动力。
2.5竞技交流活动的开展
      新中国成立后,为推动武术及其它民族形式体育的发展,1953年在天津举行了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传统武术是这次大会的主要内容,达332项,内容十分丰富,展现了建国初期的传统武术的最高水平。自此,传统武术与竞技交流活动结下不解之缘。从1959北京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到2005年南京第十届全国运动会,从1991年北京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到2005年越南第八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传统武术无一不作为重要的比赛项目。不单如此,政府有关部门还举办专门的传统武术竞技交流大会,如传统武术节、世界少林武术节、世界太极拳年会等。这些竞赛与交流活动,展现了它的神韵与风采,对传统武术的普及、发展,武术文化的弘扬等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有一点遗憾的是,目前传统武术比赛还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规范的传统武术比赛规则。相关部门若能深入研究,并制定出一套更加合理的比赛规则,使传统武术成为一项规范的体育比赛项目,相信,对传统武术自身的发展及对全民健身的发展,必将产生十分有益的帮助。
3  结  语
      冷兵器时代,部落、民族、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生活生存的需要以及武举制的创立等,曾是促进传统武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当今,传统武术深厚的文化意蕴、良好的健身作用、传奇的武林故事及竞技交流活动的开展等,成为新时期传统武术发展的新动力。若相关部门能制定出适合传统武术比赛的规则,传统武术必将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耀庭.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144—145,362.
[2]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124—132.
[3]乔凤杰.本然与超然——论传统武术技击的诡道与圣道(一)[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2):14.
[4]于志军.中国传统武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蔡仲林,周之华.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4.
[6]张铁刚,赵红波。关于太极拳发展动力问题的研究[J].陕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4)51—54.
 
 
 

上一篇:江西省民办教育协会一行到少林塔沟教育集团调研交流

下一篇:塔沟武校学员李俊丽被评为“郑州市十大女杰”

教学活动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塔沟武校微博  |  红狐企业网  |  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  |  塔沟武校视频  |  登封少林中等专业学校

Copyright © 登封市嵩山少林塔沟武术学校 豫ICP备13014565号  icon_0.gif

地址:大禹校区: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城西少林武术城 
电话:大禹校区:0371-62809566 62809888
网址:http://www.shaolintagou.com E-mail: tagouwuxiao@sina.com 技术支持:红狐企业网连中三元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Copyright © 登封市嵩山少林塔沟武术学校
大禹校区: 0371-62809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