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学 /

 

教学研究:论武术中基本功、套路、散打、搏击的辩证关系
 
塔沟教育集团董事长兼总教练  刘海科
 
      摘  要:基本功、套路、散打及搏击这四者是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四者是紧密相关的,它们是学习武术的三部曲。基本功是前提,套路是方法,而散打是搏击的一个组成部分,搏击则是套路中攻防方法的实际应用。四者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具有不可分离的关系,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既自成体系,又相互联系,具有天然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基本功  套路  散打  搏击  辩证关系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和斗争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武术概念是人们认识研究武术的基本依据。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时期对武术概念的表述不尽相同,它的内涵和外延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武术本身的发展而发展。武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曾有过不同称谓,如春秋战国时称“技击”,汉代称“武艺”,清初称“武术”,民国时期称“国术”,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命名为“武术”。就其内容和形式,有文字记载的古代武术中舞练形式的套路运动有“打拳”“使棒”“使枪”“戈舞”“矛舞”“刀舞”“剑舞”等单人和集体的演练以及“枪对牌”“剑对牌”等双人对练。对抗形式的搏斗运动有“角骶”“手搏”“相扑”“击剑”“较棒”“刺枪”等。
基本功、套路、散打及搏击这四者,也是武术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形成自身特色,成了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听起来是独立的,毫无关系,其实则不然,它们四者是紧密相关的。严格的说,它是我们学习武术的三部曲。即:基本功——练习套路的基本腿法、步型、步法、身法、身型以及扑、跌、翻、腾等;套路——练习搏击中的攻防格斗的各种方法。而散打则是特定条件下的产物,是搏击的一个组成部分。搏击——则是套路中的攻防方法的实际应用。
一、武术的起源与基本功、套路、散打、搏击的关系
      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那时人类即已开始用棍棒等原始工具作作武器同野兽进行斗争。后来人们为了互相争夺财富,进而制造了更具有条伤力的武器。一开始是军旅武术,逐渐流传于民间,称为民间武术。明代是武艺大发展的时期,出现了不同风格的技术流派,拳术、器械都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在理论上总结了过去的练武经验,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纪浓薪书》、《武篇》、《耕余剩枝》等。这些著作不同程度地记载了拳术(器械的流派、沿享、动作名称、特征、运动方法和技术理论等,有的还附有歌廖及运动图解,为后世研究武术提供了重要依据。 
      武术是一种科学技术。恩格斯曾经指出:“科学的发生与发展,一开始是由生产决定的。”武术运动同样是源于生产斗争的劳动实践。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原始社会,人们在劳动实践中制造了石器等,使用这些工具进行打猎捕鱼,与庞大凶猛的野兽作斗争。免受攻击,保护自己。在与野兽的斗争中,他们逐渐获得了使用武器的技能。任何情况都是从客观实践中产生的而不是从主观思维中产生的,如果没有生产斗争的需要,而发明的弓箭就不能发生“射”的技术,因为发明了石器、刀以及斧,并且使用他们,人们才获得了“刺”“砍”“劈”的技术。这些原始的生产工具与武器,大部分也是后来武术器械,用来防身。除了弓箭外,像棍、棒、斧、铖、戈、矛、刀、剑、锤、铲、叉等,后来称为“十八般兵器”,而使用它们的技法,则称为十八般武艺,而其余的几种武器,也是在原始生产工具、武器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发明而来的。
      原始社会频繁的部落战争,使武术在原来狩猎格斗和厮杀技能的基础上,又有了军事战斗的发展。后来的武术发展内容,就大都近于军事战争技能,而远于狩猎技能了。
在氏族社会时代,部落与部落之间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和势力,常常引起战争。在战争中,凡是能运用于战争中的生产工具,都称为武器。在激战中,有时一个人需要对付几个人的进攻,当手中武器被打坏或打掉时,就赤手空拳与拿武器的对方进行搏斗,这样在战争中的一些徒手搏斗技术、器械对击技能及空手对器械技能、单人战多人技能就产生了。
      人们为了整个社会的生存,就把从战争中获得的一切技能、知识和经验不断地加以总结,并像狩猎生产技能一样传授给青年一代,为了平时便于演练,人们就把这些技能编成一个段落或几个段落,形成了单人或多人练习。因此,最初产生了武术套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工具的进步,武器也随着战争的需要不断提高。军事战争技能也有了很大进步;这样,武术的套路逐步繁多,内容也逐步丰富起来,以前有许多大将及武术家,都是在长期的斗争中产生的。同时把他们的战斗技能,通过段落形式传授给下一代,再用于战争。
原始社会的人们与自然和疾病的长期斗争中,从生产和军事活动的社会实践中逐步意识到,体质和健康在社会生活中起着积极的作用。他们为了强筋骨、增体力、调气息、除疾病,使体质增强,以利于生活和军事战斗,有了更高的要求。如《吕氏春秋》里说:“者阳康氏之始民气郁;筋骨瑟缩不达,规作舞”。这个记载表明在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时代,人们已创作了一种唤“舞”的,就是发展成的武术。
      根据以上讲述,我们可以总结出来武术的概念定义:武术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格斗动作作为素材,按照攻防进退、运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的相互转换规律,编成徒手与器械的各种套路。它是增强体质,培养意志,训练格斗技能的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劳动人民在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科学实验和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丰富起来的一项文化遗产。
二、武术的本质与基本功、套路、散打、搏击的关系
      我们知道,世界上体育项目很多都是为了锻炼体魄,磨练意志的。武术作为体育的一个内容而深受大家喜爱,经久不衰,那么它究竟有哪些区别于其它运动项目的特点和深受大家喜爱的优点呢?(1)武术以套路为主。它的主要内容由拳套与器械套路组成。根据拳的种类不同,套路有长有短,有刚有柔,有单练有对练,风格各具特色。但一般都要求动作连贯,往返多变,起伏转折,快速敏捷,节奏鲜明。通过套路练习,有利于发展人体的速度、力量、灵敏、协调和耐力等素质,磨练勇猛、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如,太极拳则要求柔和缓慢,它适合年老体弱和慢性病人练习。是一种良好的体育医疗手段。(2)武术动作具有攻防含义。如:踢打、摔拿、击刺等动作,是组成武术套路的主要内容。它们都有着不同的使用特点和攻防规律。人们用于健身后,根据健身的需要,进行了改进与发展,攻防特点仍保留了下来。(3)武术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节奏鲜明的运动特点和民族风格。由于武术是从攻防格斗中提炼出来的,因此要求:眼到、手到、手眼紧密配合,手脚相随。上下协调、意领身随,以气催力,意识、呼吸、动作必须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动则快速有力,静则稳如磐石,动静有韵律,节奏非常鲜明。人们根据自然景物及动物形象,把节奏归纳为十二型,即:“动如涛、静如岳、落如鹊、起如猿、立如鸡、站如松、折如弓、转如轮、轻如叶、缓如鹰、重如铁、快如风”,这样就构成了武术所有的动作特色在,形成了民族喜爱的民族风格。
      由于武术内容丰富多彩,不同的拳种与器械,它们的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套路的运动力量,都具有不同特点,可以使不同年龄、体质、性别的人,根据需要从中选择练习。再加上武术不受季节、时间的限制,场地器械因陋就简,给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提供了方便条件。因此武术运动有广泛的适应性。
      要把武术练好,就必须把套路练好。因此必须具有一定的力量性、协调性、柔韧性、弹跳性、灵活性等,必须把常见、最基础的或较难的动作掌握好。因此人们把套路中有利于发展的动作摘出来,进行长期反复练习,如柔韧性练习,基本步型及手法、腿法、身法等。之后,才能较快地把套路中的攻防格斗动作练到家。因此,人们把这些基础性的动作练习,叫基本练习。严格讲,练习套路是为了熟练、理解攻防格斗的方法,所以有时也把套路练习叫基本功练习。
      套路是人们长期狩猎猛兽或军事战斗中总结出的攻防格斗方法,便于后人演练;按照一定规律编排而成的一个或多个段落,那么练习套路正是在练习这些攻防格斗的方法,只有把套路练熟理解透,心一动而百技从令,拳似流星,眼似电,足身到处天地惊。练时有意、用时无意,才能运用于实践中,灵活自如,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有锤炼千遍运用自然之说。而只会记住套路的几个动作,想在搏击中运用自如,那是白日做梦,记住套路,不去用它,也等于空架子,毫无用处。
      解放前,国民党政府根本不关心广大学武者死活,在擂台中经常出现伤亡事故。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为了既有利于武术发展又不出现伤亡事故,在1984年制定了《武术散打规则》规定,在比赛中不能运用肘、膝、头以及反关节动作,不允许用掌指穿插眼睛,不允许攻击后脑、咽喉、颈部、裆部等致命部位,比赛中必须穿带护具和戴手套,但这样限制了攻防格斗方法的全面运用,如套路中出现在掌、指、勾、爪、肘、膝、头和反关节动作都不能用。又规定了禁击部位,如:脑后摘爪、单掌镇喉、仙人指路、撩阴手等打法都不能运用。
      少林拳最讲究“与人交手云蔽日月”,“手起撩阴、肘起击心、提膝望怀”等攻击方法,我们把这些在规则限制之下的打法叫做散打,而无任何限制法叫自由搏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容易产生套路练习的许多攻防格斗方法不能运用到散打当中的想法,套路与散打是两码事。
      武术是中国传统的技击术。随着不断发展和适应需求,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很大的变化,但是技击这一精髓却始终不变。“武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正表达了它的本质属性,无论是基本功、套路、散打、还是搏击运动,都离不开攻防,这一特性使它既有别于舞蹈、杂技等运动形式,也有别于体操等体育项目。
      武术是中国的传统体育。武术概念中明确地表达了武术的体育属性。这不仅由于千百年来人们从文化需求和社会功能的角度,一直将武术作为健体强身、提高健康水平的手段,发挥它健身和育人的功能,近代以来,武术在军事训练中的作用减小而体育功能日益增强。加之近代文明的兴起,体育蓬勃发展,武术明显的向体育的功能上转变。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明确武术为体育项目,大力开展群众性的练武活动,成为了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武术的套路和散打运动更明显地表现出体育的性质。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我们决不能把武术仅仅看作是一种技术技能或人体运动,还应从文化属性的角度认识它丰富的文化内涵。武术的发展与它的文化氛围是分不开的。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审美情趣、价值取向以及人生观、宇宙观等在武术中都有集中的反映。
      不难看出,基本功、套路、散打、搏击这四者是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既自成体系,又相互联系。散打实际上是搏击中的一个方面、一个组成部分,它有局限性,它属于搏击的范畴,而在与歹徒搏击时是没有局限性的。所以要进行搏击练习,有人说在格斗中肘、膝、头和抓拿根本用不上,是练习太少的缘故。很显然,基本功练习是为了练好套路而打基础。而套路又是练习攻防格斗方法的一种手段。它来源于搏击,又运用于搏击,这是武术的最高阶段和精华所在。而散打是为了广大武术者的安全而制定的规定下产物。是搏击的一方面,它属于搏击的范畴,它们四者是相互联系、互相推进、相互辅助的,缺一不可的,是统一的整体。所以在武术练习中千万不要忽视了一方面重视另一方面,这不但使武术进步不快,相反还阻碍了武术进步。
 
 

上一篇:江西省民办教育协会一行到少林塔沟教育集团调研交流

下一篇:职业学院女教工欢度“三•八”妇女节

文化教学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塔沟武校微博  |  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  |  塔沟武校视频  |  登封少林中等专业学校

Copyright © 登封市嵩山少林塔沟武术学校 豫ICP备13014565号  icon_0.gif

地址:大禹校区: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城西少林武术城 
电话:大禹校区:0371-62809566 62809888
网址:http://www.shaolintagou.com E-mail: tagouwuxiao@sina.com 技术支持:红狐企业网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Copyright © 登封市嵩山少林塔沟武术学校
大禹校区: 0371-62809888